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魏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歙州婺源人字用之
魏羽子。
以荫补校书郎
真宗时,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于吏事。
历知广州,筑城环五里,疏东江门,凿东西澳为水闸,以时启闭。
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徙滑州
吏部侍郎致仕。
卒年七十一。
全宋诗
魏瓘字用之婺源(今属江西)人。
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坐门人上疏诋天书停官。
历知、随、安、广开封荆南、滑等州府。
吏部侍郎致仕。
卒,赠太尉,年七十一。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
全宋文·卷三二三
魏瓘字用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羽次子。
以父功补官,仁宗朝历知、广等州,为广西梓州京西陕西路转运使,徙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知开封府
皇祐三年降知越州
次年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龙图阁直学士
嘉祐中荆南府滑州
五年,以吏部侍郎致仕。
卒,年七十一。
宋史》卷三○三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如南宋 1080 — 1146
全宋诗
释法如一○八○~一一四六),俗姓胡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
依护国瑞禅师,祝发登具。
备参浙右诸宗匠。
晚至龙门寺,悟法于清远禅师
南康军云居寺,为南岳下十五世,清远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十六年卒,年六十七。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僧宝正续传》卷五、《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禅师名法如
台州临海胡氏子。
依护国瑞禅师
祝发受具。
遍参两浙宗匠。
佛眼禅师龙门道价甚重。
不远千里造焉。
以力参所得。
质之佛眼曰。
此皆学解。
非究竟事。
欲了生死。
当求妙悟。
师骇然谛信其语。
居一日命为典座
师固辞。
以道业未办。
佛眼勉之曰。
姑就职。
是中大有人。
为汝说法。
未几晨兴开厨门。
望见圣僧
豁然有省。
入见佛眼曰。
遮里还见圣僧么。
师于其前。
问讯叉手立。
佛眼肯首曰。
向汝道。
大有人。
为汝说法。
又尝问曰。
天台石桥夜来倒了也。
师遽捉住佛眼
佛眼曰。
作么。
师曰。
又道石桥倒。
佛眼深可之。
后造圜悟禅师室。
问。
汝只参佛眼
为复别见人来。
师曰。
亦曾见一人来。
曰。
是什么人。
师以手指𮌎曰法如
圜悟曰。
汝所见只一星许。
师曰。
已是多也。
高庵悟禅师圜悟
相继主云居。
皆推师为第一座分席。
接衲学者亲之。
建炎初
上蓝虚席。
洪帅胡直孺命出世。
佛眼之道。
未几虏骑传城。
隐于白水庵。
会云居烬于劫火。
绍兴初
四易主者。
皆以艰难遁去。
漕使曾公纡乃以属师。
繇是宗风大振。
师识量冲廓。
机变如神。
见者靡不詟伏。
至于说法莅众。
辞气粹温。
旌礼贤者。
奄有古尊宿之体。
阅十馀年。
幻出宝坊。
靖深壮丽。
冠绝江表。
益谦损。
不自以为功。
识者以此高之。
且以为弘觉再来也。
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示疾。
升座别众又十日
沐浴更衣。
手写法偈。
端坐而化。
世寿六十七。
僧腊四十二。
火灭得舍利。
合灵骨瘗于三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肃之北宋 1006 — 10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公仪
李迪从子。
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
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
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
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肃之一○○六——一○八九),字公仪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补官。
通判澶州,知德州提点夔路湖南刑狱。
湖北江东两浙河北路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
神宗时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拜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知永兴军
元丰元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四年致仕。
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
苏颂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询北宋 1005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4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彦猷
唐肃子。
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天圣中进士及第
吴育荐为御史,后宰相贾昌朝有亲嫌言为罢御史,遂附昌朝而排抵
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
英宗勾当三班院,判太常,进给事中
好收藏名砚,著有《砚录》。
全宋诗
唐询一○○五~一○六四),字彦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天圣中进士,知长兴县,历归、庐、湖诸州。
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
入为知制诰,又出知、青等州。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彭城》卷三八《唐公墓志铭》)。
有文集三十卷(《咸淳临安》卷六五谓二十卷),已佚,今存《杏花村集》一卷(其中《华亭十咏》诗不完整)。
宋史》卷三○三、《咸淳临安》卷六五有传。
 唐询诗,据《绍熙云间》、《两宋名贤小集》卷六○、《杏花村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会稽掇英总集》等共录得十七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
唐询一○○五——一○六四),字彦猷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父肃荫为将作监主簿
天圣间中赐进士及第,知长兴县
仁宗朝累官吏部郎中,拜翰林侍读学士,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
曾奉使契丹
英宗时勾当三班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进给事中
治平元年卒,年六十。
有文集三十卷、《砚录》三卷。
见刘窸《彭城》卷三八《唐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伦北宋
简介
政和二年(1112)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
重和二年宣和元年(1119)江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宣和五年(1123)泸州知州
宣和六年(1124)夔州路转运副使,与本路转运使张深同堂妹夫,乞申回避。
诏不合回避。
绍兴五年(1135)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冷应澄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分宁人字公定号觉斋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静江府司录参军,以治狱平恕称。
景定初累知德庆府,奏罢配盐法及乞用楮券折银纲等五事,以纾民力。
转运使,劾守令贪横不法者。
擢知广州主管广东南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官
兵围襄、樊,日缮器械,蓄裕财粟,以备仓卒,后果赖其用。
卒于家。
全宋诗
冷应澄字公定号觉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进士,调庐陵主簿
静江府司录参军
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德庆府,移知广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事见清道光义宁州志》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冷应徵,字公定号觉斋隆兴府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宝庆元年进士,调庐陵主簿
寻为静江府司录参军,知万载县通判道州,迁登闻鼓检院,知德庆府,升广东路转运使。
直宝章阁、知广州
后卒于家。
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士圭北宋 1083 — 1146
全宋诗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
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
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
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
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
十六年卒,年六十四。
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号老禅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师龙门佛眼远
宣和中和州天宁,靖康初庐山东林。
绍兴中,与宗杲居云门,撰《颂古》百馀则。
已而入闽主鼓山,更迁雁荡能仁,为第一代。
十六年七月卒,寿六十四。
有语录传世。
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六。
释士圭号竹庵
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
心醉楞严。
后南游谒诸尊宿。
始参龙门远禅师
以平时所得白
曰。
汝解心已极。
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
次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曰。
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
复理前问。
曰。
闲言语。
于言下大悟
正和末住和州天宁。
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
真歇了公居江心。
缘未熟迎至方丈。
大展九拜以诱温人
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上堂明明无悟。
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
若立则危若住则瞎。
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
此三者既明。
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
不须照顾自然明白。
虽然如是。
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
久雨不晴咄。
绍兴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
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
塔于鼓山
师名士圭
城都史氏子。
世业儒。
师幼而明敏。
年十三。
大慈寺宗雅首座
落发具授。
大慈号四川学海。
师执经讲筵
志在楞严。
阅五祀。
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
即出关。
玉泉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
所至参承。
皆蒙咨揖。
晚依百丈归正首座
正博贯内外典籍。
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
师闻而悦之。
即自百丈历东吴
观光保社。
寻抵龙门
以咨参。
所得扣之。
佛眼曰。
汝解心已极。
只欠著力开眼耳。
令主堂司。
一日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
师罔措。
至晚。
复举前问。
佛眼曰。
闲言语。
师于言下。
顿释疑情。
曰。
东山铁酸饀。
今而后。
不复疑也。
自是师资缘契。
决择日臻玄奥。
政和末
佛眼被旨。
褒禅山
师佐其行。
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
佛眼之道。
佛眼谢褒禅。
钱复请于朝。
以师继其席。
阅七稔。
九江赵公移师东林。
未几胡马南渡。
退居分宁西峰
结茅于寺旁竹间。
号竹庵
有偈曰。
种竹百馀个。
结茅三两间。
才通溪上路。
不碍屋头山。
黄叶水去住。
白云风往还。
平生只如此。
道者少机关。
圜悟禅师归蜀。
送别次。
圜悟剧称杲妙喜
师恨未之识。
俄避地造仰山
妙喜亦至。
遂相与定临济宗旨。
偕还南康之云门庵。
妙喜曰。
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
作颂古一百一十篇。
有提尽古人未到处。
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
吾二人同夏于此。
虽效颦无愧也。
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
各为之颂。
发明蕴奥。
不开知见户牖。
不涉言语蹊径。
其颂女子出定话曰。
不假文殊神通。
不用罔明弹指。
尔时灵山会中。
女子从定而起。
临济见僧入门。
便喝颂曰。
一喝喝上四禅天。
临济元来不会禅。
尽道朝阳生户外。
不知夜月落阶前。
德山见僧入门。
便棒颂曰。
棒下真鍮不博金。
德山彻底老婆心。
后人只看波涛涌。
不见龙王宫殿深。
芭蕉拄杖子话颂曰。
绵州附子汉州
最好沉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
鼻头裂破眼睛黄。
若此类皆奇作也。
已而入
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
稍迁乾元
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
授道元馀。
创新栋宇。
尝示众曰。
巧说说不到。
心思思不及。
命断眼豁开。
半钱也不直。
又曰。
不拥其前。
不遮其后。
上下四维。
七通八透。
正当恁么时如何。
八十翁翁行不得。
又曰。
目击道存。
已涉文彩。
执鞭回首。
未免途程。
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
父母未生时现成。
翛然不落阴界。
自由自在。
当恁么时如何。
踏著关棙子。
处处得逢渠。
又曰。
正当明时如王宝剑。
卓拄杖下座。
又曰。
玄路绝如解开。
口说话。
圣量尽。
方得不受人瞒。
玄路不绝。
只是说道理。
圣量不尽。
依前落路岐。
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
一日谓僚属曰。
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
院独废绝。
老禅不能办。
即以属师。
不数月。
殿阁崇成。
他日丞相鼓山
目其成绩。
遂迎师复鼓山
是时闽中法道最盛。
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
绍兴甲子
有旨移雁山能仁。
为第一代。
乙丑蒙恩。
住龙翔新寺
丙寅秋七月十八日
得旨谢院事。
明日汤浴更衣。
声钟集众。
师步至众集处。
方趺座。
泊然而逝。
寿六十有四。
腊五十有一。
火馀舌如红莲色。
并二牙不烬。
舍利不胜数。
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
师风姿奇厖。
朗润。
声如钟。
学兼内外。
谈论衮衮。
操持宗柄断断。
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
几半天下。
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
晚居鼓山
自号老禅
书揩逌媚。
尺牍所传。
人以为宝。
其所为。
禅家四六。
及五字句。
精绝
自成一体。
世多传诵。
有语录。
行于世。
赞曰。
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
赞叹竹庵
也是妙喜骂詈竹庵
也是妙喜
赞之骂之。
各有所以。
赞之者。
为渠具衲僧正眼。
骂之者。
为渠浸在醋瓮里。
或曰。
竹庵之为宗师也。
不可赞。
不可骂。
精金美玉。
自有定价。
赞之骂之。
徒增话𣠽。
妙喜闻之。
笑而不答。
但拊掌叩齿三下。
从渠钻龟打瓦。
世以为确论。
予谓。
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
言行相副。
全节自高。
宏法有体。
由灵源佛鉴而后。
竹庵其贤哉。
禅师名士圭
号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
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
有密行。
喜推奖人士。
一与接者。
皆成美名。
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
研究楞严。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器度宏大。
意欲南询。
乃盛赞真歇之为人。
盖歇未出蜀时
亦习讲于成都大慈。
味其指。
弃讲谒诸名宿。
虽经赏识。
未豁所蕴。
晚登龙门。
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
佛眼
命典堂司。
不得辞。
以未伸所解为闷。
几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
高庵正堂时称明眼
惭乘间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不领。
至晚理前问。
佛眼唾曰。
閒言语。
背汗淋踵。
弗吐一词而出。
因叹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刚不谬矣。
政和间
开法天宁。
浩归湖海。
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
妙喜称之。
济川给事
同日受诏。
雁山能仁。
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
真歇江心寺
大名闻。
将至。
东瓯未廓所见。
乃过江迎
大展九拜。
以诱瓯人。
未视篆。
有嫉者深夜纵火。
能仁燬尽。
就故址结茅。
乃示众曰。
爱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来看雁宕山
杰阁岳楼浑不见。
溪边茅屋两三间。
还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几能仁复成。
初寺燬。
随圭之众。
多背去者。
寺成复归。
或曰。
彼彼以成败事师。
非义侣也。
请勿收录。
曰。
不然。
境风所飘。
力未充也。
若弃之。
岂慈摄之义哉。
真歇径山
补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预参列。
升座。
搀众出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东家点灯。
西家暗坐。
未审意旨如何。
曰。
马便搭鞍。
驴便推磨。
僧礼拜。
曰。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乃曰。
马搭鞍驴推磨。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纵使东家明点灯。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来祖意问如何。
多口阿师自招祸。
其僧脱然。
终其身。
不露姓字。
后住闽之乾元
慧温入室。
曰。
情生智隔。
想变体殊。
不用停囚长智。
速道将来。
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骂雨呵风。
昨夜前村猛虎。
咬杀南山大虫
诺之。
又移居鼓山
进院三门
德升把住问曰。
国师不誇石门句。
请师速道。
震声喝之。
亦领旨。
既年老。
罢上堂。
惟临轩随机。
不计旦暮而已。
绍兴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座。
命声鼓集众。
众方集。
顾视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毗舍利无数。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赞曰。
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复际遇于龙门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辄与高庵正堂辈。
齐名海内。
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
有以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
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
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
”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
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罔措。
至晚,抵堂司,复理前问,曰:“閒言语。
于言下大悟
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
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
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
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
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
十五年,移住龙翔
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
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
”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
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
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喻汝砺南宋 ? — 11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
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
”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
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
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
建炎二年,刷川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
绍兴元年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
夔州路提点刑狱
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
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
有《扪膝稿》。
全宋诗
喻汝砺
~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
钦宗靖康初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
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
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
——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
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
政和二年,知阆中县
祠部员外郎
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
建炎元年六月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
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
十年正月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
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卒。
著有《扪膝稿》。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丁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晋陵人字端叔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金人遣乌林天钖贺生辰,怙强骄倨,众愤莫能制,上书乞借上方剑斩之,孝宗嘉其材气可尚。
累知安丰盱眙二军,皆有政绩。
仕终宝谟阁待制、知郴州
有《南征集》。
全宋诗
丁逢字端叔晋陵(今江苏武进)人。
孝宗乾道中进士,为激赏所干官,除国子监书库官
历知安丰盱眙、庐等州军,潼川路转运使
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以行司农少卿兼知临安
曾一度閒居,晚年知郴州(《舆地纪胜》卷五七引王希居《送丁端叔郴州》“燕居九见岁华周,晚得湘湖斗大州”)。
官至宝谟阁待制
咸淳临安》卷四八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八
丁逢字端叔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乾道二年进士,为激赏所干办官
上书乞斩金国使节,孝宗甚嘉赏之,召对,除国子监书库官
历知安丰盱眙军,迁湖北提刑淮西安抚。
庆元中司农少卿知临安府,徙军器监,出知郴州
居官清廉,有守有为。
著有《南征诗》一卷,《郴江前集》十卷、《后集》五卷、《续集》九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五、职官七四之一三、食货三一之三○、食货四四之一五、食货六二之七二,《咸淳临安》卷四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二○八、二○九,《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照宋 1084 — 1128
全宋诗
释惟照一○八四~一一二八),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
俗姓李
洪州宝峰。
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禅师法嗣。
幼师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
后谒芙蓉于大洪
累年出领招提,还甘露、三祖。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诏补江州圆通,弃去,复居泐潭。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四十五。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禅师讳惟照
简州阳安李氏子
母方孕。
梦异僧持应器踵门。
若将寄食者。
一夕有光。
发其室卢。
里人相惊且而育。
师儿时趣尚超卓。
稍长泊然。
不旨从俗。
屈首受书。
至性相近习相远。
遽曰。
凡圣一体。
以习故差别如是。
我知之矣。
去家走成都
鹿苑寺青泰为童子。
乞名惟照
志始生之异焉。
十九得度具戒。
泰尝使之受起信论于大慈寺中。
讲辄归卧。
泰诘之。
对曰。
既称正信大乘。
夫岂言说所能了邪。
于是尽弃所闻。
虚心游方。
楷禅师大洪山
名震天下。
往依之。
一见以为俊朗。
委曲容接。
师亦奋励。
急于透脱。
尝夜坐阁道间。
徼巡者传呼过之。
随声有省。
即趋丈室。
吐所悟。
揶揄之。
师疑焉。
复将彻究源底。
于是遍参宗师。
往来所是。
后历三吴。
闻揩以罪为民。
沂水之芙蓉庵。
趣往唁之。
未至间。
仆夫被酒迷失道。
师却行及之。
举杖奋击。
大悟
及见
望而喜曰。
今日相见。
庸非鳌山耶。
因留佐耕。
湖上服役累年。
尽得芙蓉之道。
致政王少宰有子。
亡且有年矣。
忽梦其归。
翌日而师至。
问其生年。
适与其子亡日合。
因抱持泣。
以为后身也。
遂命出世洛阳之招提。
舒州甘露。
再迁三祖。
宣和初道行闻于朝。
有旨。
庐山之圆通。
先是住持守惠
以事罢去。
复自诉于有司。
三年
得旨。
还旧住。
信至。
师怡然拽杖出门。
与二三禅者。
徜徉山谷间。
未几泐潭虚席。
江西师尽礼致请。
遂补处焉。
师姿容丰硕。
音声朗润。
大法。
名尊诸方。
自号阐提
尝示众曰。
坐禅好诸禅德。
不用胡思乱想。
坐教悟去。
你若悟去。
十二时中便有自由分。
佛也不奈你何。
祖也不奈你何。
你也自不奈何。
岂更听别人指挥
所以达磨大师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何曾有许多屈曲言句。
教你思量。
生受今时。
诸方丛林未尝有一个善知识。
不教你参禅学道修行。
乃至禅头首座同行道伴。
亦皆教你参学。
更看话下语。
商量因缘。
研穷今古。
你辈更不识好恶。
甘作众生。
就人学去。
更向案子头大𠕋小𠕋。
录将去。
采拾言句。
攒花簇。
锦记忆筑。
向肚皮里。
为禅为道。
苦哉递相坏了。
也不是遮个道理。
你诸人本无许多事。
只为始行脚时。
撞著一个没见识长老
教你许较。
劳攘打头。
便参得个庭前柏树子话。
又参得斩猫儿话。
洗钵盂话。
野狐话。
勘婆话。
参得一肚皮禅道。
便棹腰摆胯。
称我是方外。
高人面前说得恰似真个背地里千般乱做次第一文。
也不直才有些子违顺风起。
便见手忙脚乱为什么。
如此只是学得来。
奉劝莫学。
须是自办取始得。
你不见祖师少林九年面壁
二祖立雪齐腰。
黄梅聚七百高僧衣钵。
后来独付庐老。
于是时也看那个因缘。
淘汰那个古今。
曾下得什么语。
既不是因缘。
你辈又苦死瞒生。
学图个什么别。
无人向你恁么道。
只是宝峰忒煞老婆教。
你莫参禅。
莫学道。
莫看经。
莫念佛。
以至礼拜烧香种种劳攘。
你须道十二时中毕竟如何度。
时宝峰只教你如大死人。
你若真个如大死人。
有什么闲工夫去。
参禅学道。
礼拜烧香。
许多费力。
山僧五处住院。
凡教徒不出此。
如大死人四个字。
直是我悟得底。
且不在一大藏教里。
传灯录五家宗派古今言句里。
是平生所證底法。
所行底法。
你若直下会去。
且不曾教坏。
你适来。
有一兄弟入室问。
莫是如大死人却活么。
禅客莫问活。
你但死了更死。
你又不曾死。
只管要活作什么。
而今听普说了。
下去堂中。
或堂前后架试坐看。
有时被你久久坐。
忽然死得也不定。
建炎改元
北人南渡。
泐潭日不下千钵坐食。
师超摇法乐
略不以介意。
而檀施四来。
齐厨济足。
人到于今称颂之。
二年正月辛丑夜参。
因叙洞下宗旨。
不断如线。
而名世续慧命者零落。
无几因欷歔江下沾襟。
明日闭方丈不出。
明日手写数语遍与山中耆宿。
辞诀。
众大骇。
至有哭之恸者。
师皆拒而不与之接。
至中夕
烛。
执事者。
嘱以后事。
语终。
泊然而逝。
阅岁四十有五。
坐二十五
御史中丞陆德先
西京宗正赵公士暕
尚书郎方公昭通
大夫冯公温舒
徽猷阁待制宋公唤秀。
刺史公昭同会泐潭。
颇问道于师。
见其脱去之状。
益歆慕焉。
火馀五色舍利。
烱如珠玉。
齿舌不烬。
塔于寺之西峰
师初在西京
漕使徐公闳中有子。
冠且婚矣。
见师说法次。
忻然慕之。
即弃荣剔发具戒。
名曰德止
以夙悟才辩。
有名于世。
赞曰。
教中以七地已前菩萨福智为修生。
八地已去福智为报得。
阐提
年二十有八出世。
五迁巨刹。
所至勃兴。
槌拂之下。
动如阡陌。
初未尝遣化。
而供馔珍丽。
服用完新。
庸非报得者欤。
方是时丛林以侈靡相尚。
因其时。
阔达大度。
顺学者之欲。
而嫚骂诸方。
特以如大死人为教。
然托其身后。
竟未有继其风者。
呜呼异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馀杭字元章
黄隐曾孙。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轮对言用人之道,帝嘉奖之。
累官两浙路转运副使,时浙东濒海之田时遇旱涝,漕计贷之。
毗陵饥民取糠秕杂草根以充食,郡县不以闻,取民食以进,乞赈济,全活甚众。
侍御史,行起居郎权刑部侍郎
刘德秀论劾,奉祠而卒。
全宋文·卷六一五七
黄黼字元章莆田(今福建莆田)人,迁馀杭(今浙江杭州)
乾道五年进士第
淳熙中累迁太常博士,行太常丞,进秘书郎,召为户部员外郎
绍熙中,除两浙路转运判官,进直显谟阁,有惠政。
庆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侍讲,迁侍御史,行起居郎权刑部侍郎
以论劾,奉祠而卒。
见《宋史》卷三九三本传,《咸淳临安》卷六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迨南宋 ? — 11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 【介绍】: 郓州东平人
少入太学
以荫补官,累迁济州通判
高宗大元帅济州代郡摄行公事,应办军需无缺,又熟谙典故,深为高宗叹赏。
绍兴中,历知筠州信州,除两浙四川路转运使,乞免川路籴买、搬运,以宽民力。
又徙京畿都转运使
权东京留守孟庾潜通金使,以金兵将至胁降,不从。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李迨
——一一四八),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以荫补官,初调渤海县
建炎初通判济州高宗即位,改金部郎,授山东辇运
苗、刘之变,措置勤王之师财用,除权户部侍郎
次年显谟阁待制,为淮南、江浙、荆湖路制置发运使
历知信州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五年,除两浙路转运使,升龙图阁直学士,为四川都转运使,兼提举成都等路茶事。
九年,金人归三京,命为京畿都转运使
以疾乞祠,十八年卒。
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缜北宋 1019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7 【介绍】: 开封雍丘人字玉汝
韩亿子,韩维弟。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后知秦州
神宗熙宁七年宋辽议界,使辽。
元丰五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
元祐元年,遭劾,罢相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终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
所至以严称,性颇暴酷,知秦州时,尝令以铁裹杖箠杀部属,秦人有“宁逢乳虎,莫逢玉汝”之语。
卒谥庄敏
全宋诗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
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历知合肥钱塘县,迁签书南京留守判官,知洋州
英宗治平初权三司度支判官,除两浙转运使,徙知河中府
神宗即位,知扬州,历淮南陕西转运使
知审官院。
韩绛执政,以天章阁待制秦州,因为政暴酷落职。
久之起知瀛州
熙宁七年(一○七四)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权知开封府、兼判尚书兵部
元丰中,拜同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被谏官所论,自请出知颍昌府
移守永兴军河南府太原府
元祐三年(一○八八)太子太保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韩缜一○一九——一○九七),字玉汝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六子。
庆历二年进士第
嘉祐中,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河北陕西路转运使
熙宁中,以天章阁待制秦州瀛州开封府
奉命与辽使画界,除枢密都承旨,加龙图阁直学士
元丰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六年,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元祐元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永兴河南太原军府,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
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皮公弼北宋 ? — 10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 【介绍】: 河南人
英宗治平元年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
司马光奏其资性狡猾,善于进取,求请不倦,请勒归放官,不报。
累迁陕西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官至直昭文馆都转运使
全宋诗
皮公弼
~一○七九),字宪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
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神宗熙宁间江淮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制置解盐使
元丰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
——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治平元年都官员外郎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
熙宁中权发遣江淮等路发运使永兴军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官屯田郎中,迁度支郎中
元丰元年陕西都转运使,直昭文馆
二年四月,坐举俞士龙降一官,旋卒。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颙北宋
全宋诗
张颙桃源(今属湖南)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明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六)。
嘉祐六年(一○六一),为江南东路转运使(《沈氏三先生文集·长兴集》卷二一《万春圩图记》)。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以湖南路转运使知鄂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扬北宋
全宋诗
赵扬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抃弟。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皇祐间赵抃江原与俱。
全宋文·卷一○四四
赵扬字不全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赵抃弟,嘉祐二年进士
熙宁中通判澶州邵州九年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元丰四年秘阁校理,权湖北路转运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七九、三一二、三二九,《宋史》卷四九四《蛮夷传》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金石萃编》卷一四一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延庆北宋 1029 — 10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0 【介绍】: 莱州胶水人字仲远
蔡齐侄。
进士
历官天章阁待制秦凤路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
王韶进师河州被困,延庆檄兵赴救,除摄熙帅。
徙知成都府兵马都钤辖
再徙渭州
以通兵法为神宗所善,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官终工部吏部侍郎
全宋诗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
齐从子。
进士通判明州
英宗治平中提点陕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
神宗熙宁中河中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三九)。
秦凤路转运使,徙知成都府兵马都钤辖
历知渭州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五、二九四)。
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出知、定等州。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工部侍郎
五年,卒(同上书卷三九五、四三九),年六十二。
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蔡齐弟褒之子。
进士第通判明州
熙宁初,历开封府推官,知河中府直舍人院判流内铨
五年,拜天章阁待制秦凤路都转运使,以应办熙河军须功,进龙图阁直学士
七年,徙知成都府兵马都钤辖
坐区处茂州蛮事失宜,徙知渭州
元丰二年,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以言者罢,出知洪州,帅高阳定武,复龙图阁直学士
元祐中,为工部吏部侍郎
五年卒,年六十二。
宋史》卷二八六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端愿北宋 ? — 10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 【介绍】: 潞州上党人字公谨
李端懿弟。
以外戚七岁授如京副使
历知郢二州,本路转运使献羡财数十万被赏,端愿上言其常赋三折,民不堪苦,遂夺赏。
英宗初,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进对劝帝亲揽权纲,以系人心,不宜退托而失天下望。
神宗时太子少保致仕。
哲宗立,进太子太保
全宋文·卷一五二五
李端愿
——一○九一),字公谨开封(今河南开封)人,遵勖子。
以母穆献公主恩,七岁授如京副使
累进邢州观察使镇东军留后,知庐州
英宗初,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拜武康军节度、知相州
请归,除醴泉观使
神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
哲宗立,进太子太保
元祐六年卒。
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程遇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隆州仁寿人字叔达
程壬孙弟。
历官太常寺丞潼川漕使
少年雄于文,后折节为张栻之学。
与兄壬孙极友爱。
全宋诗
程遇孙字叔达仁寿(今属四川)人。
壬孙弟。
孝宗淳熙间进士
累官太常寺丞
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为潼川路转运判官、权府事,以兵乱弃城罢(《宋史》卷四○《宁宗本纪》)。
终知毋陵县
有《成都文类》五十卷。
事见清道光仁寿县新志》卷四。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祖珍
全宋诗
释祖珍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
尝诣鼓山谒鉴淳禅师,寻参佛心才禅师东山
佛心移鼓峤,请作首座
佛心去,遂嗣位。
福州鼓山别峰寺,又千泉州法石寺。
退隐于夹岭之白水岩而终。
南岳下十五世,上封才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今录诗三十七首。
祖珍
兴化林氏子。
母陈氏。
胡僧遗以明珠。
因问僧从何来。
应曰。
余姓黄。
名涅槃
觉而有娠。
生具奇相。
通身毛长二寸诈。
尝诣鼓山
谒鉴淳禅师
一见而奇之曰。
此金毛狮子。
真法器也。
偶出化僧供。
黄石
有朱姓者。
夜梦黄涅槃登门。
迟明乃师至。
朱大喜。
施钱五百缗。
礼而还之。
寻参佛心禅师东山
佛心移鼓峤。
请师作首座
众皆惊愕。
相顾曰。
狮子。
平日不会开口。
纵胸中有佛法。
如何举扬。
是夜首座秉拂。
随机应答。
叩击不穷。
自是禅誉大播。
佛心去。
遂嗣位焉。
又迁泉之法
示众曰。
寻牛须访迹。
学道贵无心。
迹在牛还在。
心道易寻。
竖起拂子曰。
这个是迹。
牛在甚么处。
又云。
若论此事。
如人吃饭。
饱则便休。
若也不饱。
必有思食之心。
若也过饱。
又有伤心之患。
到此如何得恰好去。
良久云。
且归岩下宿。
同看月明时。
师开示语。
切实警醒。
浅机劣解。
鲜能遘副。
师平生廉省。
竭尽囊底。
造七佛塔。
于法三门之外。
毕工之日。
即升堂别众而去。
隐于夹岭之白水岩
岩傍居者皆曰。
昔有道者。
尝言四十年后。
当有肉身菩萨。
来兴此山。
师来适四十年。
相与出力。
一新岩居。
漕使传自得。
游于禅。
独加敬于师。
尝曰。
石和尚
今之古佛。
不可不皈依也。
将化说偈曰。
生本无生。
死本无死。
生死二途。
了无彼此。
茶毗。
舍利不可胜数。
人争取之。
其馀瘗于法
传铭其塔
且序其语录行之。
明河曰。
唐末有沙门文矩
一名涅槃
姓黄
隐囊山高岩下。
趺坐不食。
行则二虎随之。
或骑之出入。
出言成谶。
后无不验。
或云辟支佛应身也。
故其所居曰辟支岩。
岩有小窍。
时透异香。
其异迹甚多。
不可枚举。
人皆能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